前言
“100公里”是成都的一個藝術群體,他們的出發點是克服懶惰,這樣的說法既讓這個群體有著相同的目標,又讓人對“懶惰”充滿著想象,比如:這里的懶惰是指個體行動的懶惰?還是作品的懶惰?我更傾向于將“懶惰”定義為作品的懶惰。如此一來,“100公里”所面對的問題,既是個體實實在在的問題,有著個體的特殊性;同時作品的懶惰——作品看起來很像——也是今天藝術家所面對的普遍性問題。作為普遍性問題,成都便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地域,而是一個樣本,在這里與在全國任何城市的藝術家一樣,面臨著資本、市場、與創作的顯性問題,也面臨著創作思想與形式、表達與語言等隱性問題,以及糅雜在其間的個體差異性問題。
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討論、說說簡單,但落腳到藝術家的創作時,面臨著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,便是關于作品價值認可形式的單一——市場,市場之所以如此受歡迎,如同市場所對應的“金錢”二字一樣直接,似乎除此之外的價值認可都虛無縹緲,半天都摸不到效果。再加之熬清凈的能力普遍退化,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不斷的擠入市場的大潮。
在這個看起來很對的時代,回到市場還是回到自己?這是今天所面臨著的核心問題。
文 / 藍慶偉
第五回的行動之地由藝術家李子然給出:他偶然翻出他父親10多年的一本全國旅游地圖冊,在四川地圖部分他父親用黑色圓珠筆標注了兩個地點,其一是天府廣場,另一處是青城山;于是青城山成為第五回藝術家聚集的地方。